1
所有者:TerryWang(呢称); 发布时间:2020-05-06 00:08:37; 更新时间:2020-05-06 00:24:38
阅读所需积分:0;
简介:时常会有这样的声音出现,“年轻人都不干机械了,年轻人都不愿意进工厂了”,但有些年轻人从老师和师傅手里接过了技术传承的接力棒,就以世界技能大赛为例。 2015年,金牌零突破。2019年,蝉联金牌榜、奖牌榜榜首。 8年,5次出征世界技能大赛,我国青年技工稳步踏入全球技能竞技第一阵营
编者按
时常会有这样的声音出现,“年轻人都不干机械了,年轻人都不愿意进工厂了”,但有些年轻人从老师和师傅手里接过了技术传承的接力棒,就以世界技能大赛为例。
2015年,金牌零突破。2019年,蝉联金牌榜、奖牌榜榜首。
8年,5次出征世界技能大赛,我国青年技工稳步踏入全球技能竞技第一阵营。
1
卫冕
裴先锋,中国石油第一建设公司第三工程处313工程队电焊技师。一个普通的“90后”电焊工,让中国技术工人的名字第一次铭刻在职业技能界“奥林匹克”赛事的丰碑上。
2019年,16枚金牌、14枚银牌、5枚铜牌和17个优胜奖,中国代表队第二次登上世赛金牌榜、奖牌榜和团体总分榜首。
2019年,20岁的徐澳门,获得车身修理项目冠军。经过车身测量与校正、结构件更换、非结构件更换、钢板修复、铝板修复、保险杠修复等模块的操作,他面前的那台车已与第一个比赛日时判若两样。
数控铣项目,田镇基要根据临时拿到的图纸,通过编程,用数控机器把毛坯打造成尺寸误差在±0.01~0.02毫米间的成品。0.01毫米,相当于普通人一根头发丝的1/10。只要一个步骤出错,误差就会成倍增长。729分。“闹中静坐”4天,田镇基实现了我国数控铣项目世赛三连冠。
制造团队挑战赛,按题目要求,彭晨曦、陈鑫鹏和曾祥博3名选手在项目管理、计算机辅助设计、编程、机械加工、焊接、电子和装配等方面各司其职,默契配合,设计并制造出一辆自动老年代步车。
赛道上,贴有中国国旗的代步车把一直保持的优势转为胜势,第一个冲过了终点。
综合机械与自动化项目是世赛传统项目,要求选手同时掌握数控铣数控车和机电一体化等多种技能,竞争十分激烈。2019年的试题,是设计制作一台自动倒酒装置。
加工22个零件,机械组装,自动化控制板安装,程序控制……从无到有,一只机械手逐渐在郑玉辉的操作台上成形,并根据指令稳稳拿起酒瓶,将伏特加准确倒入杯中。
最终,只有3名选手完成了整套装置的组装和控制,完成速度最快、控制最好的郑玉辉排名第一。在收获我国该项目首金的同时,也打破了巴西队连续3届世赛对该项目冠军的垄断。
……
63人,56项,首次实现比赛项目全覆盖;59人获奖,数控铣、焊接两个项目实现金牌“三连冠”,车身修理、砌筑、花艺、时装技术4个项目蝉联冠军,建筑石雕、混凝土建筑、水处理技术3个项目首次参赛即夺金牌……
第5次出征世界技能大赛,中国代表队交出了最好答卷。
2
磨石头、敲铁皮
建筑石雕一直是西方选手的强项,郑权是首位参赛的中国选手。要在不到两年的备战期里把雕刻功力练到炉火纯青,没有捷径,只有机械重复和不懈坚持。
早上6点起床,晚上11点睡觉,中间除了吃饭和短暂的休息,郑权都在9平方米大小的操作间磨石头。戴手套没什么用,开始是手上生出水泡,很快掌心长出新茧,再过一阵,形成厚厚的老茧。
200多斤重的石头是他的对手,也是他的朋友。
3块石头和郑权一同从灰白中走出来。一块浮雕,两块欧式建筑构件。场边一位匈牙利专家感叹道:“他雕刻的精确度,比机器制造还要高。”
实现数控铣项目三连冠的压力,一度让田镇基睡不好吃不下,训练时也常出差错。为了抗压,他决定加强训练强度。
一天练够12小时,常常练过夜里12点。到后来,教练林金盛有了经验,但凡田镇基电话不接、微信不回,就一定是在机床旁。“他的勤奋,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。”
临近比赛前,因长期高强度雕刻,郑权的右手肌肉拉伤。徐澳门身高1米85,训练时反复弯腰落下腰肌劳损。焊接项目冠军赵脯菠的胳膊上留着不少水泡的痕迹——仰焊时焊花灌进袖口,烫得钻心痛。可他不能动,动了焊接处就会留下瑕疵,只能忍着。
“苦不苦?”
“哪一行不苦?一旦沉浸其中,你只想要完美。”赵脯菠说。
“完美”,是专业人士对徐澳门修复过的汽车最简洁最极致的评价。
徐澳门的夺冠秘诀同样简洁,敲铁皮敲来的。
铁锤撞击铁板,一定会留下或浅或深的锤印;在世赛上修车,又要求无限接近“无痕”。为了解决这一矛盾,徐澳门反复体验铁锤与铁皮的每一次接触,不断调整与判断下手的角度、轻重、落点。
重复、机械、孤独,最终变成了“悟道”。无数次锤起锤落后,冰冷坚硬的铁皮,在徐澳门心中有了如同人一般的敏锐感觉,“对任何撞击,它都会以不同程度的收缩或延展给我回应。”
敲,变。判断后再敲,再变。比赛现场,徐澳门经手的铁皮,表面都如镜子般光滑。
3
青年&技工
“力争金牌,淡化金牌”,出征前,张立新多次强调这一理念。在他看来,出征世赛,成绩固然重要,“更重要的,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,这是中国青年走向世界的一扇大门。”
翟梓曦,吴晋卿、杨梦菁……这些95后甚至00后选手很好地践行了这一理念。在他们身上,“工人”一词不再意味着老实巴交、土里土气,反而代表着个性、时尚。
在中国代表队不断刷新参赛成绩的同时,选手的精神面貌、心态也在不断刷新。
世赛赛场上,这是一种越来越普遍的景象。酒店接待项目,聚集了各国风度好、气质佳的男女青年;汽车喷漆项目,女工成绩不让须眉;木工项目,匈牙利一位技艺娴熟、面容英俊的选手现场“圈粉”无数……
数次在世赛中担任团长一职的张立新认为,世赛让中国队有了一种集体视野和判断,“技工将不再是简单操作机械的群体,而会成为集专业技术、理念和综合素养于一体的职业。”
4
塔尖&塔基
“在喀山,我们能看到卓越青年到达人生巅峰。”世界技能组织前主席西蒙·巴特利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开幕式上说的这句话,在比赛现场得到了印证。五届比赛,中国队累计获得36枚金牌、29枚银牌、20枚铜牌和58个优胜奖。每一个奖项背后,都是一位走到技能金字塔尖的年轻人。
不过,这显然不是最终目标。
“从近两届世赛结果看,我国已进入世界技能竞技第一阵营。”张立新说,但这不代表我国就是技能强国。
目前,在我国就业人口中,技能人才只占22%,其中高技能人才仅占6%。顶尖的工业制造项目人才稀缺,一线高技能工人尤其匮乏。
近年来,我国陆续出台了多项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,但依然很少有人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进技工院校。徐澳门上初中时成绩一般,家里经济状况又不太好,为了学一门手艺减轻家庭负担,他才进入了上海市杨浦职业技术学院。院长卞建鸿说,职业院校学生来源,大多如此。
让塔尖青年技工身上的高光得到延续,并照射到职业院校与普通工人身上,是世赛留给中国的“课后作业”。
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结束后,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做出重奖决定,金牌获得者奖励30万元,银牌获得者奖励18万元,铜牌获得者奖励12万元,并晋升相应职业资格等级。
各地也在加大奖励力度。上海市奖励金牌选手50万元,晋升高级技师职业资格;江苏省奖励金牌选手50万元并晋升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;山东省奖励金牌选手50万元并记个人一等功……
在2018年的全国“两会”上,第43届世赛选手杨金龙和邹彬再次见面。这一次,他们的身份是全国人大代表。靠喷漆与砌墙走进人民大会堂,这两个年轻人引来了媒体持续的关注。
世赛选手的杠杆效应正在被释放。
据不完全统计,国内有超过1000名职业院校和企业相关人员前往喀山观摩世赛。“世赛让职业院校看到了方向。”在卞建鸿看来,世赛的标准契合、引领企业实际生产要求,以世赛理念教出来的学生,发展前景不输普通高校毕业生,“长此以往,自然能吸引生源。”
各位金粉怎么看?这些青年技工是否传承了工匠技艺和工匠精神?
-End-
☞来源:工人日报、聚焦职教、新华网
金属加工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XeujNq_OnZpA1o-rTrj42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