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:精车各种零件表面常见缺陷的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!之二

所有者:信仰(呢称); 发布时间:2018-05-25 05:08:09; 更新时间:2019-04-26 03:18:37

阅读所需积分:0; 

简介:精车各种零件表面常见缺陷的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!之二

六、精车外圆时,圆周表面上有混乱的波纹

产生原因:

1、主轴滚动轴承的滚道磨损。

2、主轴的轴向间隙过大。

3、用尾座支持工件切削时,顶尖套不稳定。

4、用卡盘夹持工件切削时,因卡盘法兰孔内螺纹与主轴前端的定心轴颈螺纹配合松动,而引起工件不稳定,或卡爪成喇叭孔形状,使工件夹持不稳。

5、四方刀架因夹紧刀具而变形,引起其地面与上刀架底板的表面接触不良。

6、上下刀架(包括溜板)的滑动表面之间间隙过大。

7、走刀箱、溜板箱托架的三支承不同轴,转动憋劲(卡阻现象)。


解决方法:

1、更换主轴的滚动轴承。

2、调整主轴后端推力球轴承的间隙。

3、检查尾座顶尖套与轴孔以及夹紧装置,如失去作用时,可先修复轴孔,然后根据轴承修复后的实际尺寸,单配尾座顶尖套。

4、改变工件的夹持方法,用尾座支持住进行切削。如乱纹消失,即可确定是由于卡盘法兰的磨损所致,这时可按主轴的定心轴颈及前端螺纹配置新的卡盘法兰。如卡盘呈喇叭孔时,一般加垫铜皮即可解决。

5、刮研修整方刀架底板接合面,使其达到均匀的全面接触。

6、调整所有导轨副的塞铁压板,使其配合均匀,摇动平稳轻便。

7、检查各支承,必要时拆下重新装配。

七、精车外圆时,主轴每一转在圆周表面上有一处振痕

产生原因:

1、主轴滚动轴承的某几粒滚柱磨损严重。

2、主轴上的传动齿轮节径振摆过大。

解决方法:

1、更换轴承。

2、消除主轴齿轮的节径振摆,严重时更换齿轮副。

八、精车后,工件端面中凸

产生原因:

1、溜板移动对床头箱主轴中心线的不平行度超差。

2、溜板的上下导轨不垂直度超差。


解决方法:

1、校正床头箱主轴中心线的位置,在保证工件正锥合格的前提下,主轴中心线向前偏,即偏向刀架。

2、刮研溜板的导轨面,并使溜板的上导轨的外端偏向床头箱。


九、精车端面时,不平行度发生超差

产生原因:

1、溜板的上导轨面燕尾槽面不直。

2、中拖板丝杆与螺母不同心。


解决方法:

1、刮研修直上导轨面。

2、休整丝杆、螺母、保证同心。


十、精车后的端面振摆超差

产生原因:

1、主轴轴向间隙过大或轴向窜动超差。


解决方法:

1、调整主轴的轴向间隙及窜动,保证允差在0.02毫米之内。


十一、精车大端面工件时,在直径方向上每隔一定距离重复出现波纹

产生原因:

1、溜板上导轨磨损,使刀架下滑座移动时,出现间隙等不稳定现象。

2、横向丝杆弯曲。

3、横向丝杆与螺母因磨损而间隙过大。


解决方法:

1、刮研配合导轨及塞铁,使刀架下滑座移动时稳定。

2、校直横向丝杆。

3、调整丝杆与螺母的间隙,先将左端螺母的螺钉松开后,用中间的螺钉把锲铁拉上,调整至适当的间隙后,再将左的螺母拧紧。


十二、车削螺纹时,螺距不均及乱纹

产生原因:

1、机床丝杆磨损弯曲,开合螺母磨损与丝杆不同轴而啮合不良,间隙过大,并且是因为燕尾形导轨磨损而造成开合螺母闭合时不稳定。

2、由主轴经过挂轮而来的传动链间隙过大。

3、丝杆的轴向间隙过大。

4、公、英制手柄挂错,拨叉位置不对,或挂轮架上的挂轮挂错。

解决方法:

1、校直丝杆,调整丝杆与开合螺母副的间隙,修刮燕尾形导轨,保证开合螺母闭合时稳定。

2、检查各传动件的啮合间隙,凡属可以调整的,如挂轮等均应调整。

3、调整丝杆轴向间隙及其窜动。

4、检查手柄、接叉,挂轮是否正确,错则改之。


十三、精车后的工件螺纹表面有波纹

产生原因:

1、因机床导轨磨损而使溜板倾斜下沉,使丝杆弯曲与开合螺母的啮合不良,呈单片啮合。 

2、托架支承孔磨损,使丝杆回转中心线不稳定。

3、丝杆的轴向间隙过大。

4、走刀箱的挂轮轴弯曲。

5、方刀架中拖板及溜板间有间隙。

6、方刀架与小刀架底板的接触面接触不良。


解决方法:

1、用增加补偿环修复溜板,即在溜板的下导轨面用黏合剂粘合一层导轨板,以补偿因导轨磨损使溜板箱下沉的量和倾斜。

2、托架支承孔内镗孔镶套。

3、调整丝杆的轴向间隙。应保证在≤0.01毫米之内。

4、更换弯曲的轴。